她花了20年的時間來復仇和重生:比起死亡,我愿意被強奸1000次
來源:家長學院 作者:佚名
17歲的你,在做什么?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女孩,她的17歲,在一遍又一遍地復述著自己被性侵的過程。 1979年,她剛滿17歲,是紐約雪城大學主修藝術的新生,剛邁入大學的她對生活充滿了期待。 可是一場改變她命運的人禍卻悄然而至。 那天她下完課,跟往常一樣回寢室的時候經過一個廢棄的地下通道路口 ,可跟往常不一樣的是,忽然從這個路口里竄出了一個男人,將她拖進了地下通道。 沒有人聽到她的求救聲。 “你再喊我就殺了你!那個男人這樣呵斥她。就在這片到處都是枯敗的樹葉和啤酒瓶的過道上,還曾有個女孩被強奸和肢解。 為了活下來,她對施暴者說,“我原諒你”,她甚至主動去配合施暴者。 失去的一切是找不回來了, 可是只有活下來,才能讓眼前這殘暴的男人付出應有的代價。 她說,“那些說她們寧肯抗爭到死,也不愿意被強奸的人都是傻瓜。比起死亡,我寧愿被強奸1000次。” “為了把自己從真實的死亡中拯救出來,我讓自己的靈魂一部分一部分地死去。” 當她遍體鱗傷的拖著破碎的心去報案后,警察卻對她說,比起那個死去的女孩,你很幸運。 她不明白, 好像她的貞潔無足輕重,在錄口供的時候警察并不想聽她的感受,而是多次打斷她的哭泣——“這些都不重要,說事實! 她終于懂了,警察們要的不過是一項立案指控。 朋友可憐她,親人疼惜她,卻不知道怎么安慰,只能小心翼翼從此閉口不提,希望這事能過去。 可過去的如果就過去了,以后也只會越來越糟。 這件事發生后,艾麗斯和母親一起回到了原來的家鄉,賓夕法尼亞。 她想對所有人證明,“我還是個好女孩,我只是被糟蹋了。”然而這件事即使放到現在,仍然有很多人會在背后指指點點,當時更不例外。 她不甘心,明明自己是受害者,卻要承擔著犯罪者的罵名,她發誓決不讓那個毀了她生活的施暴者逍遙法外,于是她又強忍著恐懼,咬牙回到學校。 “他已經從我身上奪走了太多東西,我不會再讓他多多走一分一毫!” 她再次回到了那充滿痛苦回憶的案發現場,每天再一遍遍的走著那段路。終于,同年10月,她遇到了那個施暴者。 她馬上報了警,那個施暴者被判了25年的最高監禁刑。 要知道那是一個對認定強奸案非常困難的年代,你無法想象一個17歲的少女在庭審現場是如何條理清晰的重繪案發細節,而在面對那個噩夢般的男人的兇狠目光時,她毫不退縮。 要有多堅強,才敢念念不忘。 這個故事的主人翁,就是艾麗斯·西伯德,一個把失去活成了獲得的女人。 1999年, 艾麗斯在時隔大學遭受強暴經歷的20年后,將《他們說,我是幸運的》作為自傳出版,被媒體譽為“最為潛力的作家”。 2002年,《可愛的骨頭》的出版,此書在《紐約時報》排行榜上高居榜首近三十周。 以她自身為原型的《可愛的骨頭》全球銷量高達500萬冊,被執導指環王的彼得杰克遜拍成了電影。 在加利福利亞,艾麗斯終于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作家格倫。 這個男人不介意她的過去,反而格外心疼曾經年幼無辜的她。格倫并不太會說話,但他卻用實際行動默默在生活上用愛與溫柔照顧著她,更是在寫作上指導她,鼓勵她嘗試寫作。艾麗斯曾經結冰的心就這樣慢慢被他融化。 實際上,我們得到的愛與痛均是守恒,有過多難堪就會有多絢爛。 所以我們最終看到的是,艾麗斯書里沒有聲淚俱下的控訴,她沒有埋怨任何人,而是平靜地講著一個故事,講一個治愈的過程,講著受害人與局外人之間,有著無法跨越的巨大鴻溝。 艾麗斯說,"為什么那些被傷害的女性只能遮遮掩掩,羞恥地掩蓋自己的過去呢?這根本就不是她們的錯。" "被傷害之后,努力活下來,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義。如果你不去談論它、直面它, 別人只會一直指指點點,那你就真的完了。" 然而,我們的身邊,仍然暗藏著很多危險。 好的是,越來越的女孩和女性社會組織在勇敢發聲, 為同樣遭受痛苦的女孩們帶來希望與安慰。 就像同樣被性侵過的Lady gaga曾發布過一首MV,《Till It Happens to You(直到它發生在你身上)》,這首歌的主題就是為了同樣被遭受過性侵的女孩吶喊。 而作為從未遭受不幸的我們,生活對于我們意義更多的是要留有一顆憐憫心,在我們尚且安全且幸運的時候,學會去理解他人的苦難并試著去幫助她們重拾信任感與勇氣。 最后,引用艾麗斯的話,愿所有的女孩都能擁有漫長、幸福的生活。 — end —
·上一篇文章:仁愛之心
·下一篇文章:73歲一無所有85歲億萬富翁 褚時健去世:享年91歲!
轉載請注明轉載網址:
http://www.www.bnisecurities.com/news/lizhi/181211145520DD15CB33240BADI93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