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成本最低、收獲最高的投資,也是門檻最低的高貴

                                                                                                  用發展的眼光看教育,教育永遠美好!

                                                                                                  用發展的眼光看教育,教育永遠美好!


                                                                                                  來源:學習力教育中心  作者:余建祥

                                                                                                    中國的教育問題之多,遠超我們的想象;而中國的教育問題之嚴重,也遠超我們的想象;中國人(包括家長和學生以及吃瓜群眾)對教育不滿意,也遠超我們的想象。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在于錯誤的教育認知,如果用發展的眼光看教育,你會發現教育其實一直很美好。

                                                                                                    一、教育發展與教育思維滯后的矛盾

                                                                                                    其實教育研究的發展遠超我們的想象,但現實中多數教育工作者(包括教育管理者)、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思維還停留在十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中國幾十年一直在強調素質教育,但絕大多數人對素質教育的理解是非常片面,甚至錯誤的。我們在看各類報道的時候,就會發現,無論是媒體、教育工作者,基本把美術、音樂這些學校不重視的科目當成了素質教育,這些基本都屬于知識和技能的范疇,和數學、語文、物理、化學并沒有本質的差別,如何就成了素質教育。換句話說,數學的邏輯難道不是素質教育,或者比音樂、美術不重要?

                                                                                                    素質一般是指事物本來的性質以及其品質、質量、素養,所謂的素質教育其實是指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如孩子的意志力、專注力、閱讀理解能力、思辨能力、深度學習能力等,只要培養好了孩子的這些核心素養,孩子學習知識和技能就會變得很輕松、高效。包括我們的很多校長對素質理解的偏差,導致整體治校方向都是低效的。多數校長更專注于教學硬件設施的改善,而忽略了真正對孩子有幫助的軟文化構建。

                                                                                                    名校之所以成為名校,有其必然的教育底層邏輯。以世界頂尖名校伊頓公學為例,這所全球頂尖的中學是一所貴族學校,招收的基本都是貴族子弟,鮮有中產階級的孩子。那么伊頓公學是如何通過六年的教育,讓這些嬌生慣養的富家公子,離開伊頓時成為18歲的謙謙君子的呢?他們在伊頓的6年完成的是生理、心理、知識、體能、思想和社會責任感的全面成長。比如,一年級學生入學,有10%—20%是沒有集體生活經驗的家中寶貝,校方的第一個措施是,家長前三周一律不準探望,要把嬌生慣養的公子哥“扳”過來!在不準你留戀父母溫情的同時,學校給你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集體的溫暖。學校還把各種娛樂、體育和業余生活等安排得滿滿的。每天長知識而又有趣的活動之后,男孩們還沒來得及想家,就已疲倦得呼呼大睡。世界著名的貴族學校實行嚴格的管理和艱苦的訓練,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律精神。英國貴族學校的學生每天早上都要早起,著正裝去教堂,以端莊的形象迎接一天的開始,冬天也要在寒風中晨跑。真正的貴族一定是富于自制力,一定是有強大精神力量的,而這種精神力量需要從小加以培養。在很多中國人的意識里,富與貴是一樣的,沒有什么區別。但事實上這是兩回事兒。富是物質的,貴是精神的。西方所崇尚的貴族精神不是爆發戶精神,它不意味著養尊處優,悠閑奢華的生活,而是一種以榮譽、責任、勇氣、自律等一系列價值為核心的先鋒精神。所以西方很多貴族學校往往比平民學校更苦,為的就是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

                                                                                                    正向心理學提出了成功的7項指標,認為他們是預示孩子未來成功的7大秘密武器:堅毅、激情、自制力、樂觀態度、感恩精神、社交智力、好奇心。在這7項指標中,除了社交智力(也就是所謂的情商)外,其他都是被中國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所忽略的。

                                                                                                    當我們天天倡導素質教育,但卻對素質教育都不能全面理解的時候,我們就能明白為什么素質教育在中國只能成為一句空話了。

                                                                                                    二、素質教育是應試教育的升級版,而不是對立面

                                                                                                    很多人會把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對立起來,而事實是素質教育是應試教育的升級版,如果把應試教育稱之為1.0,那么素質教育就應該是2.0,當然還有精英教育的3.0。既然素質教育是應試教育的升級版,那么毫無疑問,素質教育就不應該是應試教育的對立面,在面對應試的時候應該是更具優勢。事實也是如此,只要培養好孩子的核心素養,孩子學習就會變得游刃有余,輕松自如,基本上多數學霸都贏在核心素養上。中國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們正是沒有真正理解素質教育,或者片面地把學校不重視的內容錯誤地當成了素質教育,才導致從未真正實施過素質教育,自然談不上教育升級了。

                                                                                                    我們在仔細分析過國內外那些取得優異成績的名校之后,無一例外地發現,他們正是素質教育的真正實施者,都非常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特別是那些對孩子成功起決定性作用的核心素養,如意志力。很多人對中國的衡水中學爭議極大,而忽略了衡水中學取得成功的真正原因。衡水中學自李金池先生把軍事化管理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去以后,才讓學校從原來一個家長只要有條件,寧可把孩子送入下面的縣中,也不送入衡中的一所垃圾學校,變成了一所全國矚目的超級名校。而軍事化管理鍛煉的正是孩子的意志力,這跟伊頓公學這些貴族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如出一轍。而絕大多數校長、老師去參觀學習看到的是衡水中學大量的作業訓練、學生跑步腋下還夾著書本這些表面現象。

                                                                                                    不了解教育的底層邏輯,那么要提升教育質量就只能是空中樓閣。好的方法和技巧遍地都是,但你看不懂教育的底層邏輯,你把這些方法和技巧學習過來也只能是照貓畫虎、東施效顰而已。

                                                                                                    三、核心素養的培養,家庭教育應該唱主角

                                                                                                    其實真正的素質教育都是從幼兒開始,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的。我們的學校教育其實就是一個標準化的教育體系,統一的中小學教材、統一的教學大綱,甚至老師都是統一從師范院校培養出來的。但是多數家長居然把所有的教育希望都寄托在學校身上,這就變成了一種奢望?纯粗袊膶W區房價格有多高,就知道家長對孩子擇校有多重視,而他們卻忽略了,家里的書房才是孩子最好的學區房。

                                                                                                    我們對教育管理部門出臺的各項政策不滿意,也源于我們把所有的教育責任和希望都寄托在學校身上,而忽略了家庭教育才是一個孩子成長和成才最重要的基石,孩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素質是由家庭教育決定的,而非學校教育。中國的幾十次教育改革也是把注意力放在學校上,而忽略了家庭教育才是真正改變一個孩子和國家教育成功的保障。錯誤的方向,必然導致糟糕的結果,這也是中國歷次教育改革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所在。

                                                                                                    就以孩子的意志力培養來說,在過去,意志力教育是由自然教育完成的。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社會現實會對孩子上一堂真實而生動的意志力教育課。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如今社會已全面進入了小康和富裕的時代,多數行業生產已過剩,意志力自然教育場景早已缺失,但是絕大多數家長卻沒有意識到這個嚴重問題,更不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和專注力。缺失了這一堂極為重要的的意志力教育課后,進入小學以后,90%以上的孩子都普遍存在注意力缺陷問題,這將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其實,只要每位家長真正理解教育的底層邏輯,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好孩子的核心素養,每位孩子都能輕松地面對學業和未來的人生,而老師的教學也會變得更輕松、更有效。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教育應該是讓家長和孩子都感到幸福和快樂的,家長會在孩子的健康成長中感到幸福和喜悅,孩子也會為自己的成長而驕傲,這才是正確的教育路徑。所有的教育問題,都源于錯誤的教育認知?焖侔l展的社會和落后的教育思維觀念的沖突,才是現今教育問題的根結所在。

                                                                                                    教育研究實踐在快速發展,我們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們,也要通過學習,快速趕上時代發展的潮流,而不是用十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完全落伍的教育思維和教育經驗來耽誤孩子的成長。只要真正理解了教育的底層邏輯,每位家長都可以輕松將孩子培養成才,而不是陷入錯誤的教育漩渦不能自拔。(余建祥)

                                                                                                    作者簡介:余建祥,著名學習力教育專家、家庭教育頂層設計專家。


                                                                                                  ·上一篇文章:對快樂教育的反思:真正的教育是讓孩子幸福,而不是簡單的快樂
                                                                                                  ·下一篇文章:角野榮子:書架背后,藏著每個人的魔法


                                                                                                  轉載請注明轉載網址:
                                                                                                  http://www.www.bnisecurities.com/news/jymt/198717285FCACJ1B6KF16559BG39C.htm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