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的“心流”讓你從“學渣”快速蛻變成“學霸”
來源:學習力教育中心 作者:余建祥
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定義心流為一種將個體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簡單點說,心流是指我們沉浸一件事物中,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進入忘我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中,注意力會高度集中,不易受外界干擾,并讓你樂在其中。心流是哈佛幸福課的基石,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認為心流是幸福和快樂的源泉,他將這些快樂分為感官之樂、思維之樂、工作之樂和人際之樂。其中思維之樂顯然就是學習的快樂之源。 我在全國各地面對幾千甚至上萬學生講課的時候,經常會問他們一個問題:你們能感受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嗎?結果往往只有不到十人,最多十來個人會舉手,認為他們經常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我在中學時,也算是當地很名的學霸,我自己的感覺是每天都經常沉浸在這種忘我的學習之中,每天都經常能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心流”感覺。我在和很多學霸交流時,他們無一例外,都很容易沉浸在學習的“心流”感覺中。 學習的效率跟專注度和學習時的情緒是有巨大關聯的,專注度高,學習效率必然高,而學習時愉悅的情緒,更是學習的助燃劑,F實中多數學生很少有學習時的心流體會,學習帶給他們更多的是痛苦的經歷:每天有做不完的作業、老師講得興起還會拖堂、考試成績不理想要面對父母的責難等等,當學習帶給我們的是大量糟糕的體驗時,心里自然會有抵觸情緒,在消極負面的情緒下學習,結果可想而知。比如,同樣面對老師講得興起的拖堂,學霸們會跟老師的這種情緒共鳴,感覺意猶未盡,而多數同學則會抱怨這位老師不通人情,占用了他們的課外時間。 要想在學習中不斷產生心流的感覺,就需要達到以下幾點: 1、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動機。動機對于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動機層級越高、越純粹,越容易產生學習動力和心流的感覺。 2、學習路徑要科學。每個人都應該形成專屬自己的學習策略、學習方法,這些方法和策略必然是最適合自己的,效率最優的。只有良好、及時的結果反饋,才會讓學習更有樂趣。如果學習的結果不能給予正面的反饋,那么學習之樂就無從談起。良好的學習結果,才會促使我們更樂于去學習,反之只會讓我們不斷喪失信心,產生學習畏難情緒。 3、掌控自己的學習。比如我在上中學時數學測驗都有極強的掌控感,測驗分數我肯定是第一,不出意外也基本是滿分。這種掌控的感覺會讓自己的學習得心應手,信心滿滿。自己不能掌控的事情,面對這種不確定性,我們很容易感到焦慮,更談不上快樂幸福的感覺了。而要掌控自己的學習,第二點是關鍵,只有建立起適合自己的科學學習策略、學習方法和學習路徑,才能駕馭自己的學習。 4、良好的學習心智。契克森米哈賴教授指出,幾乎人類的所有行動都有心流的最優狀態:節慶、閱讀、靜坐、瑜伽、寫作、思考、觀景、休閑等。因此,他認為心流是人類普遍生活本質的存在,但是不能把心流視為心靈恒常的現象,更不是“境界”,而是人在生活中苦苦掙扎的瞬間展現的靈光。人若不是苦苦掙扎,最優體驗就找不到立足之地。按照契克森米哈賴教授的說法,最優體驗是人穿梭于具體的世界與遙遠的心智國度間的過程;具體的生活猶如在泥沼中行走,心智的世界則是人類理解生活的靈光。人透過苦澀的生活,尤愿召喚更復雜的心智來理解生活,兩者交織成一個整體。心智對一個人的學習和成長影響之大是我們無法想象的,這也是為什么我把學習心智作為一個獨立的要素列入“學習力六要素”之中的重要原因。 當我們多數學生在學習中苦苦掙扎時,當然也包括我們成年人,我們就要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的學習過程中為什么沒有心流體會?我們應該怎樣讓自己在學習中,不斷體會到心流感覺?當我們在學習中不斷體會到心流感覺時,學習效率想不高也不可能,你想不成為學霸也不可能。(余建祥) 作者簡介:余建祥,學習力教育專家、家庭教育頂層設計專家。
·上一篇文章:學習力教育中的“道法術器”
·下一篇文章:天賦教育與學習力教育的認知和關聯
轉載請注明轉載網址:
http://www.www.bnisecurities.com/news/guancha/2142832579J089JHIGB08KJ7629KJ.htm